• 索引号:

    743066676/202105-00022
  • 信息分类:

    其他文件/科技/通知
  • 发布机构:

    马鞍山慈湖高新区管委会
  • 文号:

    马慈管〔2021〕11号
  • 成文日期:

    2021-05-08
  • 生效时间:

  • 废止时间:

  • 关键词:

    科技 高质量发展 行动计划
  • 浏览次数:

    4634
  • 政策执行机关:

    慈湖高新区各部、局,各指挥部,新慈集团,有关单位
  • 政策制定/解读:

    科技局
  • 政策咨询电话:

    0555-3508837

印发《慈湖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

【字体大小:   发布时间:  2021-05-08  10:11 信息来源:  马鞍山慈湖高新区管委会

各部、局,各指挥部,新慈集团,有关单位:

《慈湖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已经党工委、管委会研究同意,现印发给大家,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158


慈湖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为贯彻落实《马鞍山慈湖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坚持规划引领、分步实施、系统推进,全面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推动慈湖高新区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打造全国影响力的特色化创新型精品园区为主线,切实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深入实施“产业集群优化、创新能力提升、企业主体培育、开放协同发展、智慧园区建设、生态福地打造、改革治理深化、要素保障完善”八大工程,加快建设“小而精、小而美”的特色园区,推动慈湖高新区建设成为长三角跨区域合作样板区、安徽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马鞍山市创新驱动示范区,有力支撑马鞍山市打造新阶段现代化“生态福地、智造名城”,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

(二)行动目标

力争到2023年,慈湖高新区经济实力实现新提升,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开放合作达到新水平,园区建设取得新进步,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有序推进“十四五”五个高目标。

2021年发展目标:地区生产总值128亿元,财政总收入22亿元;经营(销售)收入6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4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50%;科技型中小企业数45家,高新技术企业数115家;实际利用外资金额3.9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金额145亿元。

2022年发展目标:地区生产总值140亿元,财政总收入26亿元;经营(销售)收入68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45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52%;科技型中小企业数55家,高新技术企业数130家;实际利用外资金额4.2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金额160亿元。

2023年发展目标:地区生产总值155亿元,财政总收入30亿元;经营(销售)收入77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5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53%;科技型中小企业数65家,高新技术企业数145家;实际利用外资金额4.5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金额180亿元。

二、重点任务

(一)产业集群优化工程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新产品研发与产业化,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向高端迈进,打造优势特色突出的节能环保及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引强、培优为主线,支持瑞斯康达、中乐通信、海思达机器人等企业快速发展,加快吸引和集聚一批5G通信、智能制造领域企业,培育壮大电子通信、智能制造两大新兴产业。支持港口企业建设智慧码头、智慧物流,创新做强港口物流产业,布局发展科技服务、健康服务等服务业,构建以港口物流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着重引进绿色程度高、科技含量高、亩均效益强、引领带动强的高质量项目,增强发展后劲。推进“机器换人”、工业企业云化改造和云端迁移,打造一批标杆性的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力争到2021年底,节能环保及新材料产业、电子通信产业、智能制造产业产值分别达到230亿元、5亿元、30亿元,现代服务业年营业收入达80亿元。到2022年,节能环保及新材料产业、电子通信产业、智能制造产业产值分别达到300亿元、15亿元、40亿元,现代服务业年营业收入达90亿元。到2023年,节能环保及新材料产业、电子通信产业、智能制造产业产值分别超380亿元、30亿元、50亿元,现代服务业年营业收入达100亿元。(牵头单位:经贸发展部;责任单位:招商局、科技局、市场监管局、财政审计局、政务服务中心、规划建设局)

(二)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引导高校院所、企业等设立新型研发机构,规范和加强高新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运行和管理,提升中科战略新材料创新平台、南马智能研究院等现有研发机构建设质量和水平。鼓励企业自建或联合共建一批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等技术创新平台,支持区内现有创新平台提档升级,争创国家级、省级重大创新平台,构建国家、省、市三级联动的企业创新平台体系。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骨干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搭建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开展核心技术研发攻关,突破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中国药科大学技术转移马鞍山分中心、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马鞍山)成果转移转化基地、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马鞍山双创基地等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及成果转化新模式,到2023年,招引企业团队50家以上,年均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3家以上,推动更多技术成果在高新区落地。完善创新创业孵化链条,支持本地龙头企业、高校院所、投资机构等建设新型孵化器、专业化众创空间和高水平加速器。鼓励现有双创载体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转型,推动马鞍山东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梦之湾”众创空间等升级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牵头单位:科技局;责任单位:经贸发展部、财政审计局、新慈集团)

(三)企业主体培育工程

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持续开展科技“小巨人”、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遴选认定与政策兑现工作,培育和引进一批在制造业细分行业技术工艺、市场占有率领先的企业。到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分别达145家、70家、65家、32家。做实做好企业服务,落实企业科技创新等领域优惠政策,全力支持企业强化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到2023年,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5%企业达60家。强化企业培育,支持企业扩大产量、做大规模,修订完善支持企业相关扶持政策,健全完善培育扶持工作机制。实施潜力企业提档升级专项行动,加强重点潜力企业培育,推动小升规、规改股、股改市。2023年,“四上”企业达225家。加强企业上市服务工作,鼓励高成长创新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融资。(牵头单位:科技局、经贸发展部;责任单位:综合部、招商局、财政审计局)

(四)开放协同发展工程

加快宁马城际铁路、宁马高速“四改八”等项目建设,推进宁马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立健全与江宁滨江开发区、江宁开发区常态化对接机制,推动在产业协同、创新联动、生态共治等方面开展合作,加速融入南京都市圈。主动对接沪苏浙知名高校院所、商会协会,积极开展招商活动,引进一批创业团队、科技成果中试熟化项目和行业龙头企业。加强与花山区在城市配套、道路交通、空间景观、公用设施等方面全面协调与对接,探索与和县省精细化工基地、乌江工业园等园区开展产业合作。加强中欧国际合作,扎实推进台湾工业园等平台建设,吸引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质量外资及台资项目落户高新区。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会、协会和会展机构等交流合作,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沿线国家举办的展览会、博览会等经贸交流活动,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责任单位: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智慧园区建设工程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曙光路、燕山路等断头路,并与市有关部门对接,全力推进葛羊路改造、慈湖河路与天门大道连接、G205改建等重点道路建设,完善园区主次干道路网结构。推进新增消防站建设,提升消防装备建设水平,升级改造化工园区消防设施,强化消防安全保障。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全区光纤网络全覆盖,积极布局5G基站建设和商用试点。加快推进健康小镇、智慧小镇建设。搭建“经济大脑”,开展政务、交通、生态、安全等领域智慧化应用,逐步推进“城市大脑”建设,推动园区数字化治理。(牵头单位:规划建设局、经贸发展部、消防救援大队;责任单位:城管执法局、环委办、综合部、财政审计局、新慈集团)

(六)生态福地打造工程

编制慈湖高新区绿色发展五年行动方案,积极争创国家级绿色园区;支持企业积极创建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等绿色制造体系,并积极申报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示范园区;引导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重点企业,加大先进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投入,积极创建绿色工厂。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强工业企业、建筑施工、港口码头、道路扬尘等重点领域大气污染防治,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推进慈湖河等主要河道水体达标,巩固提升园区企业和市政雨污分流改造、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做好工业固废、生活垃圾污染防治工作,加强一般工业固废、工业危废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设施建设。推动与南京毗邻地区生态共建、环境共治,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打造苏皖省界绿色生态长廊。(责任单位: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改革治理深化工程

探索高新区法定机构改革,以激发动力、增强活力、提升效率为目标,争取省市经济管理权限下放,创新高新区用人机制和绩效考核,有序推进新慈集团改革,提升市场化运营水平。研究制定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总体政策,以及打造产业集群、集聚创新资源、培育企业主体等专项政策,构建“1+N”政策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吸纳高校、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开展“标准地”改革,实行“出让标准化、评价区域化、受理容缺化、审批模拟化、监管全程化”,做到“拿地即开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证照分离”全覆盖。加强园区安全管理,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防范化解社会领域重大风险;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牵头单位:党群工作部;责任单位:经贸发展部、综合部、新慈集团、政务服务中心、规划建设局、财政审计局)

(八)要素保障完善工程

强化人才保障,深入实施“诗城英才”计划和人才“登高”计划,力争3年内引进培养30名以上高端人才、50名以上工程技术关键人才、300名以上技能人才和大学生;制定高新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办法,每年推荐申报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强化金融保障,加大慈湖紫荆创投母基金运营力度,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鼓励金融机构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科技保险等创新型金融产品,引导金融资本重点支持科技企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强化土地保障,科学编制高新区国土空间规划,积极争取园区空间拓展,持续推进实施亩均效益评价,大力盘活存量土地,增加建设用地有效供给。(牵头单位:党群工作部、社会事务部、财政审计局、规划建设局;责任单位:综合部、招商局、科技局、政务服务中心、新慈集团)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党建引领。坚持把党建工作摆在园区发展各项工作的核心位置,强化理论武装。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慈湖高新区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作用,统筹协调三年行动计划执行相关工作。建立与市、区相关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保障各项工作落地实施。

(三)落实责任分工。各部门要对照本行动计划,制定相应的年度工作计划,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每年年底各部门要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总结,并报慈湖高新区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行动计划实施中遇到重大事项上报领导小组协调解决。

(四)加大资金支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重大项目、专项资金向高新区倾斜。加强财政预算和规划实施的衔接,全面做好规划重点任务、重大项目的资金保障工作。

(五)做好统计监测。开展企业统计工作质效提升评选工作,进一步充实火炬统计人员队伍,健全统计人员工作激励机制;联合市场化专业机构,提升统计工作及时性、准确性、有效性。将行动计划各项工作完成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附件1

2021-2023年目标分解表

分类

序号

具体指标

2020

2021

2022

2023

责任部门

经济总量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16.3

128

140

155

经贸发展部

2

经营(销售)收入(亿元)

537.7

600

680

770

经贸发展部

3

规上工业总产值(亿元)

324.6

400

450

500

经贸发展部

4

标准地占新出让工业用地比重(%)(注:解决历史遗留的工业用地出让除外)

30

100

100

100

土地征迁局

5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52.6

58

65

72

经贸发展部

6

财政总收入(亿元)

20

22

26

30

财政审计局

产业升级优化

7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亿元)

230.15

270

310

350

科技局

8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48.85

50

52

53

经贸发展部

9

“四上”企业数(家)

164

185

205

225

经贸发展部

10

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家)

38

45

55

65

科技局

11

高新技术企业数(家)

102

115

130

145

科技局

创新创业环境

12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 GDP 比例(%

6

7

8

9

科技局

13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50

60

70

80

市场监管局

14

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数量(家)

1

/

/

2

科技局

15

各类载体孵化加速总面积(万平方米)

3.68

4

4.2

4.5

科技局

16

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数量(家)

12

14

16

18

科技局、经贸发展部

对外开放水平

17

外资企业数(家)

20

23

26

30

招商局

18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3.58

4

4.5

5

经贸发展部

19

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亿美元)

3.64

3.9

4.2

4.5

招商局

20

实际利用内资金额(亿元)

126.4

145

160

180

招商局

民生环保发展

21

城镇调查失业率(%

/

控制在

5%以内

控制在

4.7%以内

控制在

4.5%以内

社会事务部

22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

力争高于经济增长

力争高于经济增长

力争高于经济增长

社会事务部

23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1.99

完成市下达任务

完成市下达任务

完成市下达任务

经贸发展部

24

PM2.5平均浓度(mg/m3

40.2

完成市下达任务

完成市下达任务

完成市下达任务

环委办、生态环境分局

25

园区森林覆盖率(%

/

/

/

20

社会事务部

 

附件2

重点任务分解表

主要任务

主要工作事项

牵头部门

责任单位

产业集聚优化工程

做强节能环保及新材料产业

加快金属资源回收加工综合利用基地、皓元医药高效能原料药产业化基地、中科(马鞍山)新材料科创园等项目建设

经贸发展部

规划建设局、财政审计局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新产品研发与产业化

科技局

经贸发展部、财政审计局

培育壮大电子通信、智能制造两大新兴产业

加快推进瑞斯康达光纤通信接入设备、中国电子马鞍山产业基地、上海亚遥机械、云佳智能医疗、骏业鼎兴精密零部件、格瑞蒂斯智能装备等项目建设投产

经贸发展部

规划建设局、财政审计局

吸引和集聚一批5G通信、智能制造领域企业

招商局

经贸发展部、财政审计局

做优现代服务业

支持港口企业建设智慧码头、智慧物流

经贸发展部

科技局、财政审计局、市场监管局

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引进绿色程度高、科技含量高、亩均效益强、引领带动强的高质量项目

招商局

经贸发展部、科技局、财政审计局

推进“机器换人”、工业企业云化改造和云端迁移,打造一批标杆性的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经贸发展部

财政审计局

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引导高校院所、企业等设立新型研发机构

科技局

经贸发展部

规范和加强高新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运行和管理,提升中科战略新材料创新平台、南马智能研究院等现有研发机构建设质量和水平

科技局

财政审计局

聚力打造重大创新平台

鼓励业自建或联合共建一批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等技术创新平台

科技局

经贸发展部、财政审计局

加强中国药科大学技术转移马鞍山分中心、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马鞍山)成果转移转化基地、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马鞍山双创基地等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及成果转化新模式,到2023年,招引企业团队50家以上,年均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3家以上

科技局

经贸发展部、财政审计局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支持骨干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搭建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开展核心技术研发攻关,突破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

科技局

经贸发展部、财政审计局

完善创新创业孵化链条

 

支持建设新型孵化器、专业化众创空间和高水平加速器

科技局

招商局、新慈集团

推动马鞍山东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梦之湾”众创空间等升级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

科技局

经贸发展部

企业主体培育工程

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持续开展科技“小巨人”、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遴选认定与政策兑现工作,到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分别达145家、70家、65家、32

科技局

经贸发展部

支持企业强化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到2023年,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5%企业达60

科技局

财政审计局

强化企业培育,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大规模修订完善支持企业相关扶持政策,健全完善培育扶持工作机制

经贸发展部

财政审计局

实施潜力企业提档升级专项行动;加强企业上市服务工作,鼓励高成长创新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融资

财政审计局

经贸发展部、科技局

开放协同链接工程

全面融入“宁马一体化”

建立健全与江宁滨江开发区、江宁开发区常态化对接机制

经贸发展部

综合部、科技局、社会事务部

推进宁马城际铁路项目建设和开通,持续跟进宁马高速“四改八”项目,配合市交通运输局推进S105与南京S338对接,以及S105银杏大道东段与苏皖宁陆公路、凤凰湖大道对接,争取慈湖河路与S105路对接,加快推进慈湖高新区南京公交换乘站建设

规划建设局

城管执法局、土地征迁局、财政审计局

链接沪苏浙产业创新资源

引进一批创业团队、科技成果中试熟化项目和行业龙头企业

招商局

综合部、经贸发展部、科技局

加强与花山区、和县联动发展

加强与花山区城市配套、道路交通、空间景观、公用设施等方面全面协调与对接

综合部

经贸发展部、招商局、规划建设局、社会事务部

探索与和县省精细化工基地、乌江工业园等园区开展产业合作

综合部

经贸发展部、科技局、招商局、规划建设局、社会事务部

强化国际开放合作

加强中欧产业园、中德国际合作产业园、中美中欧产业技术转移转化工作站、台湾工业园等平台建设,吸引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质量外资、台资项目落户高新区

招商局

经贸发展部、科技局

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会、协会和会展机构等交流合作,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沿线国家举办的展览会、博览会等经贸交流活动

招商局

经贸发展部、科技局

智慧园区建设工程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打通曙光路、燕山路等断头路,并与市有关部门对接,全力推进慈湖过江通道、葛羊路改造、慈湖河路与天门大道连接、G205改建等重点道路建设

规划建设局

城管执法局、土地征迁局、财政审计局、新慈集团

推动全区光纤网络全覆盖,积极布局5G基站建设和商用试点

经贸发展部

规划建设局、土地征迁局、财政审计局、新慈集团

推进新增消防站建设,提升消防装备建设水平,升级改造化工园区消防设施

消防救援大队

城管执法局、土地征迁局、财政审计局

推进健康小镇、智慧小镇建设

新慈集团

规划建设局、经贸发展部

推进园区数字化治理

建设“经济大脑”,开展政务、交通、生态、安全等领域智慧化应用

政务服务中心、经贸发展部

规划建设局、环委办、生态环境分局、安监局

生态福地打造工程

争创国家级绿色园区

编制慈湖高新区绿色发展五年行动方案;支持企业积极创建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等绿色制造体系,并积极申报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示范园区

经贸发展部、科技局

环委办、生态环境分局、规划建设局

扩大城市绿色休闲空间

加强城区周边公路、河流两侧林带建设,实施城市出入口、主次街道、城区水岸绿化提升工程;开展高压线廊环境综合治理

社会事务部、规划建设局

环委办、生态环境分局、城管执法局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加强工业企业、建筑施工、港口码头、道路扬尘等重点领域大气污染防治

环委办、生态环境分局

规划建设局、城管执法局、社会事务部

推进慈湖河等主要河道水体达标

环委办、生态环境分局

规划建设局、城管执法局、社会事务部

巩固提升园区企业和市政雨污分流改造、黑臭水体治理成果

规划建设局

环委办、生态环境、城管执法局、社会事务部

加强一般工业固废、工业危废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设施建设

环委办、生态环境分局

规划建设局、城管执法局、社会事务部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加强长江生态防护林建设与保护,打造苏皖省界绿色生态长廊

社会事务部

环委办、生态环境分局

加强西山、团旗山、慈湖河、天然河、湖泊塘等生态资源保护修复

社会事务部

规划建设局、城管执法局、环委办、生态环境分局

改革治理深化工程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争取省市经济管理权限下放,创新高新区用人机制和绩效考核

党群工作部

综合部、社会事务部

有序推进新慈集团改革

新慈集团

党群工作部、社会事务部、财政审计局

构建“1+N”政策体系

研究制定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总体政策,以及打造产业集群、集聚创新资源、培育企业主体等专项政策

财政审计局

经贸发展部、科技局、招商局、党群工作部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经营范围规范化登记改革,推进“证照分离”全覆盖;

政务服务中心

市场监管局

开展“标准地”改革

规划建设局

政务服务中心、经贸发展部

优化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

政务服务中心

招商局、规划建设局、经贸发展部、安监局、生态环境分局

完善安全体系建设

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防范化解社会领域重大风险;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安监局

城管执法局、市场监管局

要素保障完善工程

强化人才保障

 

深入实施“诗城英才”计划和人才“登高”计划,力争3年内引进培养30名以上高端人才、50名以上工程技术关键人才、300名以上技能人才和大学生

党群工作部

社会事务部、招商局、科技局、经贸发展部

制定高新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办法,每年推荐申报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社会事务部

党群工作部

强化金融保障

加大慈湖紫荆创投母基金运营力度,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

新慈集团

招商局、财政审计局

鼓励金融机构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科技保险等创新型金融产品

财政审计局

科技局、市场监管局、经贸发展部

强化用地保障

 

科学编制高新区国土空间规划,积极争取园区空间拓展

规划建设局

土地征迁局、城管执法局、自规分局

全面开展高新区存量用地摸排,持续推进实施亩均效益评价

自规分局、土地征迁局、经贸发展部

规划建设局、城管执法局、财政审计局

 

 

文本下载:印发《慈湖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pdf [7.9 MB]

文本下载:印发《慈湖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docx [44.1 KB]

页面纠错(注:标有*的必须选择/填写)